“推窗见绿,出门进园,就近健身。”近年来,庐江充分利用城市中的荒地、废弃地、空闲地、边角地等,通过拆墙透绿、拆违建绿、见缝插绿、裸土覆绿、留白增绿等方式,持续推进“口袋公园”建设,让越来越多的“小口袋”兜住民生“大幸福”。
春日,走进庐江县岗湾街道岗湾社区的青莲路游园,绿化工人正忙着栽种月季花苗,原本光秃秃的堤岸换上了崭新的“绿装”。
【资料图】
青莲路游园项目负责人周泽军介绍,这个“口袋公园”总投资1200万元,绿化面积1.5万平方米,通过设置假山景石、亭台楼榭、儿童游乐和健身器材等,形成了集生态观光、休闲娱乐、体育健身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带。
“项目自去年12月开工建设,眼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,预计4月底全面竣工并向市民开放。届时,这里将成为繁华闹市区中的静谧之地,可以满足不同人群亲水、散步、观赏等日常需求。”周泽军说。
如今,漫步庐江县城,一个个星星点点的“口袋公园”遍地开花,扮靓了城市微空间,提升了居民幸福感。
位于庐城镇鲍井社区的观星园,原来是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的空地。经过绿化改造,栽上了树,铺上了草坪,修建了循环游步道,还开辟出一个活动场地,成了附近居民的打卡地。
“过去是堆放杂物闲置地,现在摇身一变成了‘口袋公园’,我们还可以到这里遛弯锻炼、晒晒太阳。”正在花丛中溜达的陈晓华开心地说。
以“开放、友好、共享、美观”为设计理念的东顾山街道晨光社区的捧檄园,面积仅6500平方米。如今,不时可见闲庭信步的老人、嬉戏奔跑的儿童。
庐江县林园中心绿化所工作人员吴子伟说,捧檄园结合微地形,在适老化和适儿化方面下足功夫,设计了“双道合一”的跑步道、漫步道,轮滑场、攀岩墙、儿童游乐管道等错落其间,形成多功能休闲公园,使“口袋公园”真正成为市民身边的“幸福乐园”。
作为“国家园林县城”,近年来庐江县聚焦细微之处,加大“口袋公园”建设力度,努力打造更多有温度、有颜值、有内涵的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。目前,庐江县城已经建成大小不一、各具特色的“口袋公园”30个。
在“口袋公园”建设过程中,该县遵循以人为本、生态性、整体性、功能性、可达性的原则,以盘活绿地资源为重点,因地制宜确定公园建设的不同模式,避免了同质化,达到“一园一品、千园千面”的效果。同时改变“政府主导,财政投资”的单一模式,积极探索“以政府投资为主、社会资本参与为辅”的新模式,通过引入社会资本,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“口袋公园”建设中来,共同盘活城市绿地资源。
庐江县林园中心党组成员曾志峰表示,该县将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锲而不舍,久久为功,不断推进“口袋公园”建设,力求“城在园中,家在园中”。一幅绿色生态宜居的美好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。
(记者 华新红 通讯员 赵德斌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东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